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民族共同開拓了我們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我們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們偉大的精神。我國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創造和留存下來的文物古籍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發展壯大的實物見證和文字記載,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詳細進入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敝袊髅褡逑让耠菔蛛兆?、披荊斬棘,共同開發祖國錦繡河山的歷史,都一一見證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之中。自古以來,中國各族人民你來我往、頻繁互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我國大一統的歷史局面自秦漢始從未中斷,中央政府經略邊疆、因俗而治,既有軍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認同中國、認同中華文化,一體歸心,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
展覽圖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不絕書。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始于先秦。自秦朝開啟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以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正統而自居。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靠各民族共同開創。
展覽圖片浩如煙海的文獻古籍記錄了我國各民族文化的由來過往。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是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民族文化因相互鏡鑒、彼此交流而綿延不絕、生機盎然;中華文化因兼收并蓄、開放包容而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交相輝映,使得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展覽圖片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我國傳世的典籍中處處閃現著愛國主義精神的光芒,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都是這種精神的經典詮釋和謳歌。
展覽圖片